目前分類:乳房檢查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乳癌是目前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有一萬名新診斷病例,而且人數持續攀昇。在以往年代,腫瘤通常大到一定大小由病患自己摸到,而外科醫師多採取開刀切除乳房腫瘤的方式處理。
     但隨著影像技術及切片方式的進步,加上現在大家越來越注重定期檢查,使得許多觸摸不到的腫瘤或異常病灶藉由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影像的輔助提早發現。而在醫師觸診或影像判斷後如何正確診斷,判斷其良惡性是另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也就是我們針對懷疑或無法確定為良性的病灶需要切片取得細胞或組織進行化驗,才能確定診斷。
     每一種切片方法皆有其優缺點,選擇上會因腫瘤及個別醫師有所差別,但其多樣選擇已跳脫傳統外科醫師及許多民眾認為切片就是要開刀把腫瘤拿掉的舊思維。常見的方式分述如下:

1. 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作法是以21至23號針頭(類似一般打針大小) 直接或在超音波指引下,抽取少量細胞,再將抽取物打到玻片,作細胞學化驗檢查。優點為簡單、方便、快速,且不需要麻醉、無傷口,其缺點:有時抽取細胞不足無法判斷、準確度較差,而且需有經驗的病理科醫師,才能作正確的判讀,其只能區分良、惡性,無法判斷組織學型態,無法區分異性增生或是原位癌,也無法區分原位癌或是侵犯性乳癌。因此以此結果判斷須謹慎。

2. 粗針穿刺切片組織學檢查: 作法是先消毒、局部麻醉,再以粗針(14號至16號)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針置入腫瘤,切取3至5片條乳腺組織。優點是傷口小,準確度高、可得到組織學診斷結果及生物標記受體分析、對手術或術前化療的藥物治療計畫有相當幫助。此方法是目前針對懷疑惡性腫瘤較為建議切片方式。切片時間僅需約5至10分鐘,通常在有經驗醫師的操作下,病患多數僅在打麻醉藥時會感覺類似打針的疼痛,在執行切片時,幾乎不痛,且傷口微小,大多隔日即癒合,本人目前在門診診間即可執行此手術,不須至開刀房。


3. 手術切開切片: 以手術方式切開傷口,但可能腫瘤較大,且懷疑惡性,所以將部分腫瘤切除,並沒有將所有腫瘤切除,其目的是為了診斷,但隨著粗針穿刺切片的進展,此方式已較少人採用。


4. 手術切除切片: 這是最傳統的切片方式,也就是將腫瘤直接開刀切除,得到確定的組織學診斷的方法。優點是可以直接移除腫瘤、也是準確度最高的方法,缺點是需在開刀房進行手術、易留下疤痕,對於觸摸不到的腫瘤,手術有其難度。此外,若結果為惡性時,往往因缺乏適當的安全距離,就必須進行第二次手術。

5.真空抽吸切片: 以超音波或乳房攝影定位腫瘤之後,再用以8號至11號的粗針穿刺,並輔以真空抽吸,將腫瘤切除。優點是在較小的傷口下將較小的腫瘤(多小於2公分)切除。缺點是費用需自付,此外較傳統開刀切片有較高的復發率。

       乳房腫瘤切片方式常因醫師、病患及腫瘤狀況會有不同的選擇。原則上,對於中高度懷疑惡性的腫瘤,粗針穿刺切片應是最好的方式。對於高度認定應為良性但病患有較強意願欲切除腫瘤,手術切除切片是可行方式,而真空抽吸切片在病患經濟能力許可,腫瘤較小並了解其可能副作用後,亦是可選擇方式。對於可能是纖維囊腫但又擔心是惡性之病灶可考慮細針抽吸細胞學化驗。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圖片6  圖片7  圖片8  圖片9  圖片10  圖片11  圖片12  圖片13  圖片14  圖片15  圖片16  圖片17  圖片18  圖片19  圖片20  圖片21  圖片22  圖片23  圖片24  圖片25  圖片26  圖片27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女性隆乳、植入義乳後,要特別留意乳癌病灶。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女性隆乳後,義乳材質可能掩蓋乳癌早期病灶,導致診斷、治療受到延誤。


    加拿大流行病學研究團隊分析十二項乳癌研究,結果發現隆乳、植入義乳女性一旦罹癌,晚期才發現癌症的風險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六。


    研究人員認為,患者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時,可能是因為隆乳植入物造成陰影,使檢查、判讀人員看不清楚乳房組織,因而錯失癌症病灶。另有份研究報告發現,隆乳女性死於乳癌機率大約增加百分之三十八,可能是因為很晚才發現乳癌病灶,來不及救治。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主要是發現隆乳手術可能延誤乳癌確診,但目前還沒有研究數據證明隆乳植入物本身會造成癌症。國外醫師認為,隆乳的人若有乳癌疑慮,除了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也可以乳房超音波檢查做輔助,結果或許會比較精準。


    研究人員所分析的研究報告都出版於一九九三年之後,研究區域主要為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地。研究成果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網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乳癌是一種女性常見癌症,每一年全球大約有一百三十八萬例新增乳癌病例,四十五萬八千人死於乳癌。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統計資料,女性癌症發生率前三名分別為乳癌、大腸癌與肺癌,因此乳癌防治已成為重要課題。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常乳腺組織在超音波影像



                         ( 影像來源: diagnostic Breast Imaging , Sylvia H et. al.)


纖維囊腫在乳房超音波的表現:  典型表現是低密度表現,而後方常是較周邊其他組織亮



例子: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RADS是美國放射線醫學會(ACR)提出標準化乳房影像報告分類系統,英文全名為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 目的是為了能增進影像判讀醫師與臨床醫師間的溝通及協助女性民眾了解自我的乳房狀況,適時安排乳房檢查時機、後續追蹤及進一步切片的必要性。


0需要附加的影像評估


第一級無明顯異常。1-2年內定期回診追蹤


第二級良性 。6-12個月內需回診追蹤


第三級可能良性,建議您必須3-6個月內回診追蹤


第四級懷疑異常,需採取積極性切片確認。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ed A James, MD, FACS, John L Mace, PhD, Beth A Virnig, PhD, Berta M Geller, EdD


J Am Coll Surg. 2012;215:562-568



這篇文章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切片方式對乳癌手術品質的影響。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乳房發現腫瘤或不明組織時,以針穿刺,抽取組織做進一步分析檢驗,便是乳房穿刺。乳房穿刺可分為粗針及細針,依腫瘤大小,目前粗針穿刺較為常見,診斷準確率高達八成。目前影像技術很靈敏,配合穿刺診斷,可早期發現乳癌,及早進行治療。


不少女性聽到要做乳房穿刺,都非常擔心害怕,其中四成擔心穿刺後細胞受破壞,造成癌細胞擴散。其實,癌細胞的特性便是可能經血液擴散,穿刺並非造成擴散的原因,也不會因此使腫瘤惡化。


當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發現乳房有不明硬塊時,醫院經本人同意,安排乳房穿刺。穿刺的整個過程,不太會有疼痛感,因為會先局部麻醉,大部分患者最大的恐懼是擔心檢查結果。檢驗師會在穿刺前告知整個流程,讓受檢者了解每個步驟後,如此比較不容易緊張。做穿刺手術處,通常是安靜隱密的房間。受檢者進入診間後,先更衣,放射檢驗師便開始進行消毒,接著醫師再一次用超音波確認乳房有異狀的地方,開始在進行穿刺的部位注射麻藥。過程中,醫師不斷詢問受檢者:「會不會痛?會痛要說喔!」若受檢者感到不舒服,應立即告知,讓醫師補充麻藥劑量。接著,就是粗針穿刺,穿刺過程中會產生比較大的聲響,不過檢驗師會在過程中提醒,避免受檢者受到驚嚇。粗針穿刺次數依異狀組織大小而定,過程中約抽取34次組織樣本。通常整個檢查過程在10分鐘以內。穿刺後,檢驗師會在傷口貼上紗布,避免感染,並請受檢者直接加壓止血,壓住穿刺部位至少1小時,並在24小時後將紗布拆下。若右乳進行穿刺,同邊右手在當天避免過度用力或劇烈運動。


目前,衛生署每兩年補助4569歲婦女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也建議40歲以下女性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40歲以上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乳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一期治癒率達九成,第二期也有七成可痊癒,第三期約為四成。


 


                引用來源: 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楊欣潔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不同機構都呼籲各位女士們要定期作乳健檢查,消委會發現市面上部分婦女健康檢查計劃,所提及的「血液癌抗原CA15.3」並不能有效地檢測是否患上乳癌。


這種測試是用試劑測定血清中乳癌抗原含量,主要用作監測治療的效用,並作為乳房手術後有沒有復發的指標,適合晚期乳癌病人使用。香港乳癌基金會表示,少於10%早期乳癌病人和約70%的晚期乳癌病人的CA15.3會過高;另外,這指數亦可以在其他情況,例如服用某種中藥或成藥、患有肺腺癌或其他癌症,亦可以導致指數超標,故無法準確地於早期檢測是否患有乳癌。


香港大學曾詠恆醫生強調,由於血液樣本癌抗原檢查缺乏敏感度和具體度的檢測方法,即使是早期乳癌患者,她的癌抗原CA15.3指數很多時可以維正常水平,此舉讓患者有種「錯誤的安全感」,認為自己並沒有患上乳癌,如在晚期發現患上乳癌,大有可能錯過了最佳治療的時機。消委會提醒市民不應以「血液癌抗原CA15.3」作為乳房健康的檢查方法。


如需要作乳健檢查,一般來說,檢查的方法有醫護人員臨床檢查,以識別乳房是否有腫塊或異常狀況;乳房X光造影檢查,即拍攝乳房組織,檢查未能用手觸摸到或未形成的腫塊;或乳房超聲波掃瞄,從而檢驗乳房內的狀況和偵測囊腫。


衛生署、家庭計劃指導會和香港乳癌基金會均有提供以上服務,費用為$310$1200不等。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表示在進行乳房健康檢查前,應先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決定進行那一種檢查,才用得其所。另外,由於坊間「驗身套餐」多以一個價錢,便可以進行N項的健康檢查作招攬,多包括乳健檢查,她提醒市民並非愈多項愈好,如希望進行乳健檢查,必先注意細則,如發現它以「血液癌抗原CA15.3」作為基準,則不應選擇該驗身計劃。


香港乳癌基金會認為,市民即使沒有病徵,2039歲的女士應每月一次自我檢查,每3年作一次臨床檢查;至於40歲或以上的女性,應每月一次自我檢查,每2年一次臨床檢查及乳房X光造影檢查。


 引用來源:


 生活副刊lifestyle--  http://lifestyle.etnet.com.hk/column/index.php/leisure/smartshopper/12813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乳房是女性特徵最重要的器官,近年來由於生活形態、飲食習慣及其他未知的因素,乳癌患者人數逐年上升,目前乳癌是全世界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及癌症死亡率第二名。在台灣,乳癌在婦女癌症發生率仍是第一名,但在整體癌症死亡率位居第四名。


根據衛生署在民國101年六月剛公布的國人民國98年癌症登記,女性乳癌人數8916人次,位居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位,遠超過女性癌症第二位的大腸直腸癌5337人次,也較前一年的8136人次成長3.8%,近年來,國人乳癌人數每年都以3-7%的幅度成長,也引起主管當局及婦女民眾對乳癌防治的重視。


乳癌的治療方式從早期以外科手術為主,至目前認為必須結合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及多種因腫瘤而異的個人化藥物治療。也因為多重治療方式的介入,乳癌的治癒率大幅提高,越早期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乳房自我檢查是重要的,根據國外國家乳癌基金會”(National breast cancer fundation)的資料,高達70%的乳癌都是病患自己在實施自我檢查時發現的。乳房自我檢查的優點包括它是簡單、非侵入性的檢查,可由非醫療專業人員實施,它可讓婦女學習照顧控制自己的健康,也可以讓婦女習慣自己在正常狀況下乳房的感覺及增加自我乳房變化的知覺。


但乳房自我檢查的缺點是因自我檢查而增加尋求醫療專業的幫助因此會增加醫療支出,也會增加焦慮及憂鬱感的,也有研究認為乳房自我檢查無法有效發現早期癌症。同時,因乳房自我檢查的敏感度及特異性高低很困難作決定,有時會造成誤判。2002年有一篇以中國26萬多人的研究,作者Thomas 認為即使加強對乳房自我檢查的教育,也無法透過只作乳房自我檢查來降低乳癌的死亡率。因此,在國外,即使有些組織依舊建議乳房自我檢查,有些醫療組織卻不若以往推薦乳房自我檢查作為乳房篩檢的一部份,但對於有些無定期篩檢的婦女來說這仍是一項重要的檢查


目前很多種乳房篩檢工具使用於偵測乳房的異常變化。包括臨床乳房檢查(專科醫師或其他專業人員的「視診」與「觸診」)、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乳房核磁共振等,但每種檢查的敏感度及特異度差異甚大,醫師常會考量受檢者的年齡、乳房緻密程度以及觸診時腫塊的情況判斷等因素,為受檢者安排必要的檢查。


就目前的文獻及研究而言,乳房自我檢查對於降低乳癌的死亡率確實效果有限,所以目前有關單位也較少推動以乳房自我檢查為唯一的乳癌篩檢工具。而在臨床上,也經常遇到病患已經有很大的乳房腫瘤,卻認為那是正常組織,或者很多女性因摸到疑似腫瘤,感到無比焦慮,在臨床醫師觸診及檢查後,卻發現其只是正常生理現象。雖然有些早期乳癌如原位癌或較小的腫瘤,都無法經由乳房自我檢查或臨床觸診發現,但我們依然肯定乳房自我檢查的重要性,因為大多數乳房腫瘤都還是婦女自己發現的,而且藉此可以讓婦女習慣自己在正常狀況下乳房的感覺,如果有變化,可以早點發現。更重要的是,我們鼓勵女性同胞在定期乳房自我檢查之外,到達一定年紀之後,應定期接受專業篩檢工具檢查,特別是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如此更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作者 ---  蘇振賢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