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醫療」需求性

 

根據衛生署在民國102年公布的國人民國99年癌症登記,女性乳癌人數9655人次,已連續多年位居國人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位,遠超過女性癌症第二位的大腸直腸癌5897人次及第三位的肺癌等呼吸道癌的3918人次,也較前一年的8926人次成長3.3%。

從癌症資料庫的資料顯示,民國79年台灣每年女性乳癌新發生人數為4681人次,經過二十年(民國99年),每年乳癌新診斷人數已近萬人,足見乳癌影響國人健康之大。近年來,由於生活形態、飲食習慣及其他未知的因素,國人乳癌人數每年都以3-7%的幅度成長,讓許多女性同胞聞癌色變,也引起主管當局及民眾對乳癌防治的重視。 

國民健康局自民國91年7月起提供50至69歲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初期由於攝影篩檢的比率仍舊偏低,自民國98年11月將篩檢年齡降至45歲(45-70歲)。由於政府強力的宣導與推廣,乳房攝影篩檢不僅提高了台灣婦女對乳房健康的重視,也讓乳癌更早期診斷。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的資料,非篩檢發現的乳癌,零期、一期及二期等早期乳癌佔所有乳癌比例約69.8%,而經由篩檢發現的早期乳癌佔所有乳癌比例高達82.8%,可見定期乳房攝影篩檢確實乳癌更早期診斷,也讓患者有更好的預後。

因為乳癌人數及乳房疾病急遽增加、乳房攝影篩檢異常須回診等因素,「乳房醫療」需求性大幅提高。國內醫學中心的乳房外科門診幾乎都是爆滿,病患等待數小時方能看診已是常態。

 

 

「乳房醫療」專業性

 

乳癌的治療方式早期以外科乳房全切除手術及淋巴清除術為主,隨著腫瘤生物學的進展,對於乳癌的治療觀念也由原本以外科手術為主,至目前認為必須結合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及多種因腫瘤型態而異的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標靶治療。

在較早期的台灣,一般外科醫師扮演相當吃重的角色,不僅是上消化道手術、下消化道手術、甲狀腺手術、乳房手術、疝氣手術,甚至開心手術、血管手術、肺部手術都是一般外科醫師執行。隨著各次專科專業知識、技術的進步,心血管外科、胸腔外科、大腸直腸外科等紛紛獨立成立次專科,訓練自己的專科醫師,在各個醫院也逐漸獨立運作。

乳房醫學會在各大醫院努力下於民國86年底成立,多年來致力推動乳房醫療專業化,包括乳房超音波的推廣,乳房手術的精進,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等新知的教育,讓國內乳癌治療水準與西方國家相近。

而乳房醫療專業性提昇,包括影像的判斷、切片技術的進步、手術方式及治療觀念的改變、藥物的演進等在過去數年確有長足的進展。但此大幅度的進步卻讓許多未能專心從事乳房醫療的一般外科醫師有時在面對乳房疾病時未能作出正確的判斷與處理。例如懷疑惡性之腫瘤已由傳統開刀切片,改為粗針穿刺切片確診;以往乳癌之淋巴清除術,在未有明確淋巴轉移的情況下,原則上已由前哨淋巴切片手術取代。

 

醫學中心「乳房醫療」的困境

 

在台灣,目前乳房外科的訓練在多數醫院仍歸屬於一般外科。隨著乳房醫療需求性及專業性增加,近來各個醫學中心紛紛成立乳房醫學中心或乳房外科獨立運作。即使有些醫學中心未有獨立部門,也多由專門醫師負責多數乳房醫療。但以筆者在醫學中心多年的經驗,乳房醫療在運作上面臨相當大的困境。

目前台灣各醫學中心乳房外科門診幾乎都是爆滿,一個診掛數十位病患,甚至兩三百位病患,已是常態。病患往往等待數小時,甚至從早上等到晚上也是履見不鮮,也因為需求性遠遠超過可容納性,醫療品質常無法兼顧: 有些醫師只接受自己約的病患看診,有些醫師甚至只接受乳癌確診病患掛號;很多醫院作完檢查只以電話告知結果,病患未曾看到自己超音波或乳房攝影之影像;有些醫院安排各個管理師了解病情,解釋治療方向,最後只與醫生短短對話;有些醫師已經忙到沒時間記載病歷;有些病患喜歡找名醫開刀,相信一個醫生有三頭六臂,一天可以開很多手術。

台灣醫療就像是一個失衡的天平,醫療制度上的設計讓醫院大者恆大,民眾對中小醫院沒有信心,導致的醫療崩壞在有些科別更加明顯。

 

本院「乳房中心」優勢、定位與期許

 

目前在台灣幾乎很少有區域醫院讓乳房醫療獨立運作,多數只是成立乳房特別門診由各一般外科醫師輪流看診,多數醫師也多兼一般外科手術工作。

本院基於乳癌治療需專科化,因應乳房疾病診斷及治療需求民眾大幅成長,以及提高女性乳房問題就醫品質的前提下,特於民國101年九月成立乳房中心,提供專業、細心的專業知識,溫馨、人性及兼顧隱私性的就醫環境。在區域級醫院幾乎很少醫院有如此魄力與作為。

 

  1. 本院提供之西門子乳房攝影機及TOSHIBA超音波影像解析度就筆者之認知,比多數醫學中心更好。近日更重金購買超音波於診間作確診及切片用。
  2. 我們於診間一定會讓患者看到自已檢查的影像,並且完成觸診及異常影像用診間超音波確診,儘可能減少失誤的發生。
  3. 乳房中心門診內即可執行即時性超音波導引之粗針切片抽吸與細針抽取,讓患者減少焦慮等待的時間。
  4. 民國101年九月乳房中心成立時,我們購進台灣第一台無線前哨淋巴定位儀器,提高乳癌治療醫療品質,降低病患因不必要之腋下淋巴清除術所造成副作用如淋巴水腫的機會。
  5. 乳房中心設於本院五樓門診,與婦產科門診設於同一區,讓女性就醫有較高的獨立性,而不在較為複雜的外科門診,近日更將門診重新設計成更精緻、溫馨、人性兼具隱私性的就醫環境。

 

本院「乳房中心」於101年9月成立,擁有醫學中心級的人力及設備,期許成為中部最細心的乳房醫療團隊,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建立有別於目前已超負荷的醫學中心及欠缺獨立性與專業性的區域醫院之乳房醫療環境。一年三個月以來,乳房中心已確診多達近九十位乳癌病患,留院治療率約八成。相信我們的努力,應該會讓民眾了解我們乳房醫療品質不輸醫學中心,很多部分已超過醫學中心,這樣的醫療水準與作法才是未來乳房醫療的方向。

 

                              作者   蘇振賢

                              預計 下月刊載 於仁愛醫院 醫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ch4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